多措并举根治欠薪“顽疾”——吉林省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亮剑”
2019-11-30 20:30:55
新华丝路长春11月30日电 近年来,吉林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根治欠薪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方式,会同相关部门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源头治理、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实施联合惩戒、强化考核督查等方面扎实推进治理欠薪工作,打出治理农民工治欠保支工作的组合拳,多措并举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机制,根治欠薪“顽疾”。
据统计,2019年1月至10月,吉林省各地查处欠薪违法案件数、涉及农民工人数和欠薪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8%、69%、79%,实现了“三下降”,全省拖欠农民工工资多发高发态势得到遏制。
压实责任 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抓落实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却如影随形,至今未能根治。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不规范,建设资金不足,层层分包、转包、发包等导致欠薪的根源性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令一些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
吉林省坚决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亮剑。2018年末,有关媒体反映“吉林省某地挪用1.9亿中央拨付工程款农民工讨薪一年多至今无门”的舆情报道不期而至。舆情即警情,吉林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人社、交通、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进行调查,仅用半个月查清事实,拖欠71名农民工220万元工资发放到位,7名相关责任人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同志批示,“省人社厅在治欠保支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成效。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吉林无欠薪’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同志也提出要求,全省治欠保支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显,应予充分肯定。
治欠保支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公平正义,事关和谐稳定,吉林省市县三级迅速行动,成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治理欠薪问题。
吉林省人社厅为了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根治欠薪工作专班。仅2019年8月至10月转办督办人社部“根治欠薪进行时”案件50余件,组成调查组10余次深入实地督核。
吉林省建立市县警示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农民工待遇保障问题,发出工作建议函;对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下发警示函;整改不力的,提请省政府约谈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2017年至今,针对相关部门和有关地区存在的问题,联席会议共发出63件工作建议函和警示函,确保上下联动、担当尽责、整体推进。对于政府领导责任不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不尽职,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截至2019年10月末,吉林省已对22名欠薪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
点、线、面立体发力 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吉林省在根治欠薪工作中突出从点、线、面上立体发力,找准根治欠薪关键点,给农名工吃下定“薪”丸。吉林省人社部门全面收集各类媒体报道、网络舆情、信访部门来信来访、国家督办重大案件、当事人举报投诉等欠薪线索,抓住欠薪信息来源的关键点。
在人社部门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网站、媒体公开举报专栏,畅通治理欠薪的接入点。明确吉林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综合治理的着力点。
深化根治欠薪的延长线。通过挂牌督办、跟踪案件办理情况、发送工作建议函等形式追踪案件办理全过程。根治欠薪工作专班对督办案件逐个研讨,建立台账、收集证据、限期督办、督导落实,深挖线索背后的事实真相。
同时,向地方层层传导压力,对交办的案件全部证据线索进行再核实、再挖掘,刀刃向内,督促地方政府对工作不力的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严肃问责。
打造根治欠薪的标准面。专项行动是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一记重拳,对违法欠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按照人社部等7部委工作部署,吉林省人社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省夏季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全面检查各类在建工程项目及已竣工但仍存在欠薪的工程项目。
专项行动对标根治欠薪,实施“三查两清零”,一查欠薪隐患苗头,二查历史欠薪存量案件,三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及国企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做到国企项目欠薪案件清零,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案件清零。
随着元旦、春节“两节”的临近,农民工讨薪又将迎来高发期,人社部门将继续组织开展全省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摸清底数、排查隐患、未雨绸缪,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完善地方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绩效管理考评机制,是强化目标导向作用,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保障各项治欠保支政策的落地生根的有效手段。
吉林省先后制定完善《吉林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吉林省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办法》等系列考评配套制度,统一考评标准、量化考评指标、规范考评程序。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考核通报同时抄送省委组织部,作为市级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参考,充分运用对市州根治欠薪工作考核的“指挥棒”,推动责任担当落实,各项措施起底见效。
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人社系统立案查处81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1603名农民工讨要拖欠工资约2812万元。
源头治理 标本兼治顺利实现无拖欠工作目标
《吉林省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已自2019年2月1日起施行。政府网站上的这条信息,凝聚着群众的期待。
立法为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人社部门研究治理欠薪工作举措;急用先行,省人社厅提出立法治本的工作计划,省司法厅积极响应,并迅速启动立法进程。随后组织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法制研究课题,赴兄弟省市和省内市州调研根治欠薪政策举措、信息化监管等经验做法,立法草案经多轮广泛征集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立法程序。人社、司法两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吉林省企业工资支付办法》正式颁布。
这部政府规章的出台,在法律上对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予以明确,同时,对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按要求开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立罚则,使执法工作有法可依、处罚有据,此项立法在全国走在了前列,为根治欠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为从源头上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吉林省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印发21部规范性文件,为保障农民工工资织网筑篱,构筑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破解“无钱发”难题;落实建筑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解决“发给谁”难题;实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银行代发制度,化解“怎么发”难题;全面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打击层层转包、分包等违法行为,斩断“利益链”,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学法强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作风建设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劳动保障监察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为民服务的能力,省人社厅坚持把集体学法、准确用法、规范执法作为“必修课”。
2019年9月,举办一期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不忘初心使命 强化责任担当”专题培训,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共计185名同志参加。通过分析当前形势、解读政策法规、剖析典型案件,进一步促进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铸法为剑。吉林省充分运用重大欠薪案件社会公布、“黑名单”管理、欠薪入罪等手段,依法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剑指违法失信用工单位和个人,实施联合惩戒。
2019年前十个月,吉林省完成2337家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其中A级564家,B级1737家,C级36家;向社会公布11起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劳动报酬案件并移送公安机关12起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依法将5户违法失信企业和1个自然人纳入欠薪“黑名单”,加强部门协同监管,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大格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吉林省将乘势而上,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开发省级劳动监察信息化系统,逐步建立并兼容信息整合、动态监管、预警分析、联合惩戒等功能的工资支付监控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劳动监察监管效能,助力2020年底基本无拖欠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吉林省人社厅劳动监察处处长王鹏)
责任编辑:王丹
丝路视界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