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

未分类

将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完美结合

2017-06-26 10:41:3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优势。这些资源是农村的禀赋优势,让农村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传统农业办成休闲、旅游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优势。这些资源是农村的禀赋优势,让农村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传统农业办成休闲、旅游农业。

供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历史及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优势。“两山”理论,不是让乡村模仿城市搞发展,而是让农村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农村传统农业办成休闲、旅游农业,这些资源是农村有而城市没有的禀赋优势。因此,全国很多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都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结合起来,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扶贫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我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约10%的贫困人口脱贫。预计“十三五”期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15%,到2020年达到40亿人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达到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每年带动200万贫困农民脱贫,到“十三五”末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的17%

当然,旅游扶贫政策大好、趋势大好,但也要避免“一窝蜂”,要讲策略、讲思路、讲方法,将这项好政策落到实处。

首先,要深刻领会旅游扶贫的内涵和外延。各级旅游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扶贫攻坚的系列指示精神,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扶贫的一系列安排部署,进而对旅游扶贫的基本要求、实施途径、发展模式等深入系统地思考,把握旅游业的基本规律,将之与扶贫实际紧密结合。

其次,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往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现代旅游需要。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是首先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好道路、停车场、厨厕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扶贫相关的基础建设等。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为广大贫困村提供了发展良机,各级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投资规划中,抓紧推进旅游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旅游扶贫打好基础。

再次,要重视发展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最忌一哄而起、照猫画虎、千村一面。如何按照现代旅游消费特点,发展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旅游业态,考验着各方的耐性和智慧。一方面,要科学规划,认真做好项目策划,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用相对超前的意识、科学的思路、全面的措施来指导乡村旅游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文化遗存的保护,防止大拆大建和以旅游开发为名圈占土地搞房地产开发,防止破坏村庄原有机理和整体风貌的破坏性开发。

最后,要善于运用网络营销技术。实施旅游扶贫,没有客源市场的支撑,一切都将是画饼充饥。旅游部门要发挥引导市场的职能作用,把推广旅游扶贫作为市场开发的第一要务。各级政府要开展好旅游扶贫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结合各地的形象宣传,集中宣传介绍旅游扶贫村情况,设计推出旅游新概念、新亮点,推动方方面面支持和参与旅游扶贫。广大旅游扶贫村则要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节事节庆、民俗演艺、农事体验活动。同时,要善于应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途径,抓住深入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会,宣传推介旅游扶贫新成果、新亮点。

总之,在旅游业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柱产业的新时期,乡村旅游扶贫大有可为。在此过程中,需要脚踏实地,切忌盲目跟风。唯有因事施策、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将乡村旅游与农村扶贫完美结合,落到实处、做出特色、做出实绩。

责任编辑:樊世才

精彩视频

推荐阅读
热点文章